高层建筑住户的主要风险:火灾、电梯、坠物
以前国人都觉得住高楼有面子,看得远,是现代化的象征。可随着高楼日常化,人们越来越发现高楼居住也没那么美妙。除了高楼鸽子笼,人口密度大,活动空间小等缺点外,还有诸多风险。
高层建筑以下几种风险最常见:
1、火灾风险
火灾是高层建筑最常见也是危险性最大的风险类型。
资料显示,2018年全国共接报火灾23.7万起,造成1407人死亡,其中城乡居民住宅共发生火灾10.7万起,造成1122人死亡。
2021年8月27日16点左右,大连日本风情街开张数天后,大连金普新区金马路西山入口处的凯旋国际大厦发生火情。起火位置在建筑上部,火苗沿着楼体向上燃烧,高空不断掉落燃烧过的板材。直到晚上九点多,仍未扑灭,已确认建筑上层被彻底烧毁,所幸该公寓楼住户800多人基本已疏散。高层建筑灭火问题再度凸显,连大连这种二线大城市,灭个高层建筑火都如此困难,遑论三四线城市呢?
2021年10月14日,台湾高雄市盐埕区“城中城”大楼发生火灾,。“城中城”大楼是栋地上13层、地下两层住商混合大楼,七楼至11楼约有120户住户。现场火势极为猛烈,底部楼层正燃起熊熊大火,不时有火苗从窗户往外冒,楼层中间的窗户处还有明火,火焰窜起几米高,多楼层严重烧毁,室内杂物堆放众多,救灾行动困难,初步统计已有46人死亡。
2、电梯风险
电梯是人们最常接触到的特种设备,截至2016年底,我国的电梯总量在490万台左右,占全世界总保有量的三分之一。电梯在使用前需要经过验收合格,使用期间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定期检验。不正确使用、未定期检验是造成电梯事故的主要原因,发生事故后,人员不能正确处置往往也会将事故影响扩大。
而随着我国一些早期高层建筑进入设备故障多发期,如果物业不尽责,或缺乏足够资金维护,电梯就会频繁损坏,让居民陷入危险。
3、高空坠物风险
由于人为抛掷物品、玻璃幕墙或保温层脱落、空调外机或阳台物品掉落造成下方行人受伤或物品损坏的现象屡见不鲜。
高层建筑的风险因素有下面几个:
1、部分高层建筑存在设计或施工不合理的问题,如违规采用易燃可燃保温材料,未按照标准设置消防设施,安全出口数量、疏散楼梯间设置不符合要求,避难区内穿越通风管道、排烟风管、电缆桥架、燃气管道,采用可燃材料包覆管道,用电负荷不符合标准,燃气管道敷设不规范等。
2、高层住宅居住人口多、流动性大。老人和小孩等行动能力较差的特殊人较集中。晚上、节假日期间麻痹大意、疏于防范。违章使用电器、电气线路未定期维护、用火不慎等现象时有发生。住户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参差不齐等。
3、物业管理混乱,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未设立或明确消防安全管理机构,未逐级落实责任;未按标准组建微型消防站,人员教育培训不足;物业公司人员流动性大,人员对建筑的情况不了解;对动火作业、临时用电作业等特殊作业监管不严;消防设施存在故障、损坏等情形时未能及时维护;避难层(间)堆放杂物或擅自改变用途;消防通道堵塞。
4.未建立消防联动机制,未将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高层住宅纳入消防安全远程监控系统。
高层建筑事故后果严重:
1、高层建筑火灾以电气火灾为主。相关资料统计,生活用火、烟花爆竹燃放、电气设备以及照明灯具等都可引发火灾。
2、火灾致死人数中老幼病残多。根据相关资料,2018年1407名火灾致死人员中,有未成年人224名、老年人550名,合计占全年火灾致死人数的55%。特别是在城乡居民住宅火灾致死人员中,老幼比率则更高。另外,全年1407名火灾致死人员中,有残疾人、瘫痪病人、精神病患者等515名。
3、火灾蔓延迅速。高层建筑内部多设置管道井、电梯井、排气道等,一旦发生火灾,易形成“烟囱效应”。
当“烟囱效应”产生后,底楼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热空气等经电梯槽、走廊、走火通道迅速向上流动,使得高热气体源源不断往通道顶部积聚,使得火势在高层建筑的顶层形成另一个火场,温度急剧升高,火灾迅速蔓延,难以控制。